锂电池是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近年来车用锂电池正成为辽宁省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根据相关规定,出口锂电池包装须经海关检验后方可使用。大连海关聚焦车用锂电池出口企业包装箱循环使用诉求,创新推出“企业自检+逐批检验+抽查检验”出口锂电池包装箱循环使用检验新模式,公司能够重复使用经海关性能检验合格的塑料包装箱装运锂电池出口,大幅度降低企业包装成本,扩大辖区新能源产业聚集效应。

  为实现全过程管理可追溯,大连海关指导企业建成符合海关监督管理要求的循环箱信息化管理(ERP)系统,利用电子(RFID)标签作为循环箱唯一身份标识,企业通过系统录入循环箱生产厂商、规格型号、生产日期、UN标识等身份信息,实时全流程记录历次流转信息、存放位置,实现“一箱一码”全程可追溯。与此同时,聚焦智慧海关建设,大连海关持续对出口锂电池循环包装监督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升级,依托配套开发的AI系统,实时对图像做综合研判,实现逐箱“人机双检”。通过对创新举措的升级,企业单月不合格箱次检出率提高14%,节约人力成本25%。

  “出口锂电池循环包装检验新模式”已入选国务院减负办“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入选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创新经验,并获得海关总署自贸创新举措备案。目前,南京、福州、南宁海关已协同启动复制推广工作。

  据统计,该模式启动以来,大连海关已累计监管出口锂电池包装循环箱64.3万箱次,为企业节省本金1.28亿元。(姜杨 吴苏宁 朱明明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徐伯元)

相关产品